您现在的位置》关于图谱》图谱新闻》内文
赵阿民:端到端的“零接触”招聘
作者| 图谱天下07.14/ 2021- 零接触招聘
- 智能招聘
- 移动招聘

很高兴有机会和各位HR在一起分享,我最开始做的事是过程控制,后来做操作系统,然后现在HR领域。我的职业生涯目前是落在HR科技版本,更关注在招聘板块。今天跟大家分享内容也是偏招聘科技的方向。
主题是《端到端的“零接触”招聘》,目前仍在疫情期间,现场HR们都戴着口罩,广州又发生新疫情。从去年开始,股票的走势说明了科技或者在线的力量。首先给大家看一张股票走势图,在去年疫情的时候冲到600,这个趋势图是美国公司——ZOOM。足以说明疫情对在线化、数字化带来的变化。技术能够给在线化带来很大的变化。大家疫情期间都有过远程办公的场景,必然要使用在线视频工具,同样,HR在招聘过程中,必然也会接触到这些线上化、数字化技术的手段。
原始人打猎时使用的是棍棒,到现在每个人手里拿着手机和笔记本,工具就意味着科技。虽然我本身是做技术的,但是在做的过程中,技术一直是从属于业务的——从业务中来,最终还是到业务中去。HR是什么呢?HR是人事,人和事。招聘这个领域和市场营销还是很像的,在市场营销团队的配比里面,有市场的团队有销售的团队。在HR招聘领域,这是一对多的宣传,还有真正把货卖出去,HR把公司、职位卖出去,是一对一、点对点的,这是人的配置。再往上这个漏斗,右侧是一个怎么获取消费者,怎么激活他,保留他,持续的买,产生收入。其实和招聘漏斗非常像,用雇主品牌让候选人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,有好的发展和回报,在社交上做这个传播,让我们自己的同事们去做分享,吸引他以前的同事。


现在HR做的工作,不应该是等着别人投简历,而是主动出击获取人才。还有“生意”没做成,候选人没有接收Offer的话,企业可以和候选人进行保温,这就是说:真正好的人才是值得花时间持续保温的,等到有契机加入企业,后面才是他产生申请,进入面试流程,所以在面试之前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去做。流程你觉得重要吗?获客更重要,毋庸置疑的是先和候选人产生勾兑,但是在此之前怎么让候选人知道我们,和我们产生勾兑,这才是最主要的事情。
我们从业务中来,到业务中去。这张大图实际上覆盖了全球在招聘科技这个板块做得方方面面、点点滴滴的东西,我把它分成三块,一块是拉新,必然有雇主品牌主动获客的板块,对应到的是业务里面,这边是技术,这边是业务,拉新这个地方,每个LOGO的背后其实都代表着上百人甚至于上千人的团队,在招聘科技这个版图大家在做一些创新。促活这块相当于HR保温,销售也是一样,客户没买东西,就意味着大家不再联系了,而是持续的联系,时不时的问一问,未来可能有契机把他吸引过来,这是促活。再往下就是增效,当产生了勾兑,当他变成你的候选人之后,面试官、HR之间如何流转率更高一些,拉新、促活、增效可以很好的服务到业务侧。
这张大图是从2008年到今年十几年的探索。不难看出,招聘的一个模块可以做很多的事情,我把它分成了上半部和下半部,今天时间有限,主要讲上半部。拉新是什么?新客;促活是什么?老客。在这儿做的事情是这样的,一个是雇主品牌,刚才有嘉宾分享了相关内容,让候选人知道我们是一个好的雇主,在我们这有好的发展和好的薪酬。在拉新这块还有传统的渠道,称之为公域流量,怎么转化为私域的流量?以及在获客的渠道,我们用直接的拉新,比如直接的曝光,还是有机增长;重视雇主品牌的企业必然都会重视内推,内推做到企业招聘需求的50%,这是比较好的值,剩下的50%就是用其他方法完成它。候选人来了之后要给他体验,现在是体验经济,来了以后要有人招呼他,在这儿要有好的响应,给候选人一个好的体验。如果大家想看跟营销侧类比的话,电商还是比较像的。网购是先上去搜再买东西,后来变成了推荐,再往后是拼多多,社交买东西。任何时候的创新都是老元素和新元素的结合,我们把这些手法用到招聘是很好的做法。
作为一个雇主,作为一个用人单位,直接拉新分为两部分:一个是直接的曝光和有利的增长,一个是精准招聘广告投放,最终根据反馈矫正“种子”。最大的候选人人才池是在微信,不管是金领、白领还是工人都是在微信上。怎么找到一个方法精准锁定他之后,不管他知不知道我们企业,都推送给他。我们帮一个芯片企业招人的时候,也是用技术,有6000个种子,他们认为好的芯片人才在后台去挖他的特征值,在腾讯的微信后台每个人身上背了一万多个标签,这个时候这6000个种子就会收到招募广告,这一类的人才往往是被猎头服务的,这个时候通过一个又好又经济的方式来实现,它比短信还便宜,就送到被动候选人面前,候选人是愿意看一看这个工作机会的,校招的场景亦是如此。

前面讲的是不管候选人知不知道我这个企业,我都可以直接曝光到候选人眼前,而且很精准。后面说的是有机增长,它其实有点像拼多多,大家转到自己的朋友圈。绿色的是个人微信,白色的是企业微信,再往上是钉钉和飞书,大家会说钉钉和飞书转朋友圈会卡住?但是有办法依然可以转到朋友圈。中间这张图是转播链条,再和招聘的过程结合,入职有很高的奖励,来了一个人的过程,也给他鼓励,甚至有人看了也给他鼓励,由量到质的过程。
举一个例子,去年疫情期间给苹果做包装的制造厂商,包装盒都是他做的,他遇到困难了没有工人,技术和运营结合的例子,这是典型的电商,我带过来的候选人越多,我的鼓励越大。还有团队的奖励,他自己有奖励,团队的奖励是我这个组推的人多了,还有战友招回计划,积分排名,排名高的还会有一次奖励,惊喜不断。我们帮一个物流公司做个相关服务,很低的成本,就有上万的人来。这也就是说技术和运营的结合。因为疫情期间在雇主品牌一进场的时候,会有礼品的发放,让工友们放心的做法。做起来其实很简单,这是职位,把职位详情转到朋友圈,根据转发链条可以出现积分的排名给一定鼓励。这是技术和运营力量的结合。
如果不是微信或者企业微信的话,很多企业就是在钉钉、飞书、企业APP,大的企业在做APP了,转朋友圈怎么解决?生成职位卡片,二维码其实是有我个人ID的,把这个图转发到朋友圈依然可以看到做了多少贡献,积分依然没有浪费掉,这样做比猎头成本低了非常多。比如说今年招5000人,一半的人可以靠员工拉客。招聘绝不是HR自己的事,而是全员的,也是用人部门这个团队的事。拉新是雇主品牌的地方,我们刚才提到了内容,这是一张我们为一家药企提炼的雇主品牌概念图,提炼出来的雇主价值主张里面视觉的展现,分三块:赋能成长、聚焦专业、关爱生命。企业新搬的办公楼,做的字母的变化。团队在做点赞,这是专业,旁边还有学术会议,还有赋能,手托起来这个楼宇。公司介绍都不是文字了,而是很具像的,外资进中国的话,也可以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介绍到,可以做360度的展现。
这是截图在疫情期间我们客户的推文,这些推文有不少是我们写的,比如说阿里巴巴、腾讯等等,看到这些的话,我愿意到这家公司来工作,员工的社会责任非常重要。这里的图文不是静态的了,比如说校招的宣讲时,一站一站走过去,交互式图文,在座的应该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,现在的年轻人非常喜欢交互式的方式。热点追踪的话就是要勤追热点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《长安的十二时辰》,我作为一个员工,进入到这个公司,早晨九点有早餐,中午有什么,下午在开会。我觉得求职者是愿意看到这些的。
拉新不能遗忘传统渠道,我把具体网站隐掉了,这也是一种宣传,传统媒介花花绿绿的,还不如我们花时间用到自己的雇主品牌宣传中,但是我们要想办法让受众收到雇主品牌宣传或者广告。假设这是七个网站,我要发七遍,但是现有一个方法,我在这里一个人发,一次发到七个地方,这是程序的力量。这就是RPA(机器人流程自动化)技术,投的简历可以自动回来。没有投可以做这个搜索,也是在一个地方搜它,它也可以自动下载,最终形成一个持续的企业自己的人才库,也是海纳百川,把传统的招聘网站,把招聘官网拿来了。传统的渠道没有浪费它,一定要把它收入,目的是持续的耕耘,前面我们说的是拉新,促活一个是分门别类,程序化、智能化,用AI的技术把它分成不同的板块,我可以去持续的保温,这个时候是自动的发邮件、短信、微信的模板消息。但是千人千面,大家收到的是不一样的。

大家可以看一下,现在可以通过机器人在去唤醒,我们把这些信息分门别类之后,机器分别打电话,去年没接Offer的人,机器人再扫一遍,这个程序帮HR做了这个事情。还有在传统网站上收到的消息,只要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,就可以持续向他推消息,这个消息是不要钱的,我的简历和以前投过的职位确定了我适合什么样的岗位,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,再去促活他。比如说离得近的职位,在一线制造业、服务业要找离得近的职位,也是白领和蓝领的区别,要写出职位亮点。有招聘者来了,要一问一答,把薪资待遇等等说清楚,是24小时服务的,15秒钟可以完成投递。也可以做闪投,蓝领是很简单的,给他拍一个照片,身份证一上传,就可以做闪投了。BOSS直聘马上就可以上市了,可以直接跟用人部门直聊,甚至打电话,如果店长有时间的话,他说我现在有时间,就可以直接把电话打了,他求贤若渴这样的。除了文字还有小程序,把我为什么加入这儿说一下。尤其是蓝领,直播的效果很好,我知道有一个劳务公司每天能从直播上招上百人。
最后说一下图谱的由来,我所在的团队是为HR所建立的团队,服务HR,成立八年来,从央企、国企、军工航天、外资企业等等,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IT,我们的导弹、芯片,从衣食住行、奢侈品、商超、医药等都是我们在做服务。从业务中来,到业务中去的解决方案。我们是跟人打交道,所以网络安全非常重要。我们肯定有业务侧的一面,还有科技的这一面,怎么做数据,怎么善用工具。一位来自华为的高端招聘总监分享的经验:HR要擅用工具,紧跟招聘趋势。
时间有限,我的分享就到这儿。谢谢大家!